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第67节(5 / 7)

加入书签

一向以“孔圣人当代继承人”自居,这回镇压士人可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理由,而且就算采取了严厉的手段,除了把这些人赶到南方吴三桂那边去之外,难说还有什么其他的效果。

幸运的是大汉朝廷内的各级官员们都深深地理解这一点,说来也非常奇怪,本来这些官僚之中其实有不少人当年也是清流一份子,但一当官之后便马上就适应了这个角色的转变,坚定不移的站到了林风这一边,而且不论是在心里上还是行为上都显得非常之自然,同时也没什么人出来大骂他们当了叛徒,对于这种双重人格林风确实有点诧异莫名,以致于苦苦思索却仍然得不出什么科学结论,看来这也算十七世纪的时代特色了。

不过观点归观点,关系归关系,虽然林风对顾炎武的许多政见不以为然,但这并不代表他讨厌这个人,抛开两个人立场上分歧,林风甚至还非常欣赏这个老人。与同时代其他人相比,顾炎武无疑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作为一个儒学大家,他简直不知道“尊卑”为何物,一般两人在谈话的时候,顾炎武除了最开始给林风行个礼,到后面基本上是平等对话,很少有什么“荣宠”的作态,这一点真是令林风感到兴奋,自从他坐了这个位置之后,手下的一帮大员,就算是高如李光地、周培公者,无一不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说句话都得想半天,实际上许多人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却并非如此,比如周培公,当年临济县时大伙谈酒论势,彼此意见不合还要争论,而自从北京事变,他入股汉军喊了“主公”之后,事情就有了变化,现在企业越办越大,事业蒸蒸日上,两人的关系反而越来越生疏,彼此交谈时不是磕头就是下跪,各自戴上一张面具,把自己牢牢的遮掩在后面,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这种虚伪的“君臣之交”。

顾炎武的特点就在这里,他能无视这种地位上的差别,也不大理会所谓“君臣”之间的规矩,他口才很好,思维敏捷,诙谐风趣,而且气量很大,有时候他的提议被林风当面回绝,但他也绝对不会生气,而会继续另想办法,去旁敲侧击,去孜孜诱导,他从来也不以为君主会因此对自己有什么偏见或者看法,不担心日后的仕途地位,更不怕会因此得罪汉王会被下狱抄家什么的,如果在林风内心来评价的话,他更愿意把顾炎武当成一名科学家,睿智、执着、胸怀坦荡正直无私,就好像戴梓一样,只是两人的专业领域大相径庭。

对于这次他在改制这件事情上热切,李光地等人大感意外,但林风心中是心知肚明,不过虽然他很喜欢这位可敬的老人,但这并不代表他会按照他说的去做,而顾炎武在这种事情上却是非常坚定,一个方案被否定了,隔了不久,他就又会拿出另外一个方案,在这个过程之中,林风不得不再一次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实际上在与顾炎武的交往之中,他发现这些大儒确实还是有些本事的,绝对不是电视剧里的那种只会大谈风俗气节的道德先生,这个顾炎武的学识之渊博、知识面之宽广,实在是令人惊叹。

为了推行他的改革计划,最开始的时候,顾炎武以为林风遵从圣人之训,于是企图用周礼渊源来说服林风,逐字逐句给林风讲解古籍,不过林风在这方面等同文盲,计划立即破产;于是他马上改变方案,翻出《史记》和《资治通鉴》来论证,从盐酒铁说到茶砖烟叶,反复论证所谓“农本商末”的关系,但是他又立即发现林风在这方面的认识绝对不在他之下,而且似乎有了很深的看法,自己的意见在他看来很“书生气”,所以顾炎武又断定林风是一个追求实际的人,恐怕多半不会被自己空口白牙说倒,于是最近就跑出去拜访商家,广阅民情,企图从林汉王朝的现实问题入手,一点一点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传统的看法之中,商人是受上层社会歧视的,象顾炎武这样身份的大儒去晋徽财团等地方去登门拜访,许多人听说之后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就他们看来,象顾炎武这样的人和商人们根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上门去谈什么?谈《尚书新解》还是谈韭菜多少钱一斤?!这个消息很有轰动效应,顾炎武毫无一个全国性名人的自觉,许多外地的朋友听到传闻后不得不来信询问,大汉朝廷是不是在钱财上亏待老先生了,以致于让他七旬高龄晚节不保。

这次接到顾炎武的求见通报,林风并没有感到很意外,现在北京城里,知道顾炎武在做什么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黄宗羲,另外一个就是汉王林风,所以听说顾炎武去走访大汉治下各大财团之后,林风就知道这个老头又在准备给自己出难题了。

这倒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难题。

抱歉,最近很忙。

这本书是不会太监的,请各位放心。

第十五节

林汉小朝廷的官服很有点复古潮流,据说当初为了设计这种工作服,李光地等人也确实费了一番苦心,本来按照林风的意思,汉军上下文武官佐应该以“复兴大汉伟业为己任”,那么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林汉帝国的官服应当象西汉、东汉的服饰式样靠拢,不过这个设想很快就被实际打破,因为当裁缝们真的把那种什么“峨冠博带”弄出来的时候,文武百官包括许多大儒在内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