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第141节(3 / 3)

加入书签

元。

每一位进士若是出仕做官,最低也是从六品开始,甚至最高的有从四品开始的,文官中最顶尖的那一批,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

看着远远而来的进士们,乐皇、乐后、满朝文武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最前面的那位便是今科会元李文华吧,果然文采飞扬,华光溢彩,虽然已经五十多岁,却还是老当益壮精神抖擞。”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句诗写的真好,应是写出了李会元的一生行事。”

“比起上一届的进士们,这一届的进士更加有精神,看起来也威武了不少,特别是领头的李会元,谁能看出来他已经五十二岁高龄。”

“听说李会元从院试结束就一直待在花楼之中,迄今已经快一年了,果然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哈哈。”

……

即便是在众多进士当中,宋福禄也是最显眼、最出彩的那个,满朝文武的目光基本上都落在他的身上,就连乐皇和乐后也特意关注了他片刻。

等到进士们山呼万岁之后,便有执题太监抬着宣纸牌来到奉天殿最前方,将题目亮了出来。

“先天之才与后天之学,孰轻孰重?”

殿试只有一道题目,考试时间是一天,当天出卷当天出成绩,由文武百官和乐皇乐后批阅。

奉天殿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五十位进士各自落座,开始看题。

看完题目,宋福禄微微一笑,下笔就开始写了起来。

这样一道题目,刚好对应着一首千古名篇,还真是巧啊。

不过宋福禄的脑海中可是记了不少前世的千古名篇,就算这一首对不上,也可以选择别的,只能说博学多才的人有优势。

伤仲永!

这是宋福禄给出的答案,千古劝学名篇,从古代流传到了现代,成为教育史上必背的篇章之一,被很多文坛大佬所推崇。

“清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关于伤仲永的故事,唐县有类似的神童,不过并不叫这个名字,宋福禄所用的为化名,这也是文坛所允许的。

文坛的很多故事本就出自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并非完全照搬现实,否则文坛就没有那么多好作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