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第936节(2 / 3)

加入书签

些消息,然后朝廷才刊印出来的?”

长达近五年的远航,估计是跑到天边了吧,弄点神奇的东西回来也应该合理吧?

李宝顿时噎住。

是啊,朝廷迟迟没有发消息,也没有公开郑和水师船队的使命,直至郑和快到金陵的时候才刊印出来,公告天下,本身就有着求稳、慎重的意味吧。

难道说,这是真的?

可世上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巨大产量的农作物,恍惚,如梦。

御史董镛看到建文报的内容,瞪大双眼,连忙跑去都察院,去找戴德彝和练子宁,一到里面,发现已来了不少人,议论纷纷,无外乎是郑和、新型粮食、超高产量的事。

一个御史喊:“内阁如此轻佻,乱写文章,扰民误民,当弹劾之!”

另一个御史接茬:“内阁焉知粮食产量,虚报夸大!诸位,我朝竟出来两个不食肉糜的阁臣,我等若不弹劾,岂不是枉做御史?”

戴德彝盯着建文报上的内容,阴沉着脸一言不发。

练子宁也没有理睬众人的嚷嚷,对戴德彝说:“皇上、两位阁臣联名发文,这本就是不同寻常之事。虽这里有夸大之词,令人难以置信。然虑及内阁稳重,皇上远见,加之郑和水师船队回京不远,这文章怕是虚不了多少。”

戴德彝抬起头,看着练子宁:“你听闻过亩产十石?”

“没有。”

练子宁坦然。

戴德彝继续问:“史书中可有亩产十石的记载?”

练子宁摇头,从未有过。

戴德彝面色严肃,将建文报递给练子宁,起身道:“亘古不曾有过,难道到了我朝就有了?若真是如此,给郑和封个圣人,哪怕是给郑和水师所有将士都封个圣人,我也认了!可就怕这文章作假!”

练子宁将报纸放在一旁的桌案上,淡淡地说:“解缙与杨士奇哪个不是珍惜名誉之人?皇上更在乎民心,若没有十足把握,这报纸能刊印出来?你要知道,外面可都卖疯了,一报难求,其热度较之大阅兵还甚!”

戴德彝在意的就是这一点。

一方面是无法认可的超高产量,惊人惊世,无法令人相信。

一方面是内阁与皇上的亲笔文章,字字千钧,无法不让人相信。

极端的认知冲突,令人陷入苦恼。

震惊世人的建文报,在这一刻引动了京师,无论是百姓、商人,还是士子、官员,都被郑和的使命,神奇的新粮种,巨大的产量给震撼。

若不是内阁大臣、建文皇帝的署名在这里挂着,估计建文报能被人给骂死。就这样,还有几千人跑到宣传司询问是不是刷印错误,哪里有亩产十石的……

伴随着争议,消息传播的更快了。而郑和水师的伟大使命,也被赋予了超越世俗的神圣性,他们是为了世无饿殍而远航,是为了所有人吃得起饭而远航,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远航。他们的牺牲,是为了大明江山,子孙后世,千秋万代!

晋商的商业布局

国子监。

一群群监生各自围在一团,讨论着建文报上的内容。

质疑之声不断:

“十石、十五石的产量?这简直就是滑稽之言!古来未有,如何今日就有了?”

“我堂堂大明王朝乃至天顾之地,若无如此良种,那蛮夷之地如何有之?”

“郑和前往未知之地,简直是冒险行径,若找不到如此良种反而折损了将士,岂不是罪该万死!依我看,该弹劾郑和!”

质疑什么的都有,惹得一些人跟随叫好。

王书斋听了许久了,一个个声音已经消磨掉了自己的耐心,既是没有人说,那就自己来吧。

“诸位,诸位请安静!”

王书斋厉声高喊。

众人不再言语,而是看向王书斋。

王书斋将手中折扇啪地闭合,一脸严肃地说:“诸位如此质疑,却皆是猜想之言,难道诸位忘记了不久之前的杏林论战?”

姚策、向柏等人脸色一变。

杏花论战,是大事件。

论战的一方是正学书院方孝孺的亲传弟子林嘉猷,另一方则是温州府学训导,大明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训导,永嘉学派的传人叶灵儿。

三月底时,双方在温州府的一片杏林之中举行了公开大论战。

林嘉猷、廖镛等人大战叶灵儿、何文渊等人,结果满嘴道义,三皇五帝,理学之句的正学书院,却被调查、实践,以实际数据说话的永嘉学派辩驳得哑口无言,成为了理学之败!

永嘉学派打出了名声,更赢得了国子监的关注,祭酒李志刚更是委派胡濙带监生前往温州府学拜会叶灵儿、叶耕等人,将永嘉学派的典籍带入国子监书堂。

虽然国子监没有聘请叶灵儿进入国子监,但其典籍的进入本身就说明了国子监的态度,也说明了其学派的厉害。

王书斋此时提到杏林论战,就是为了提醒所有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