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创业之路多崎岖,要扛住(1 / 2)

加入书签

创业之路多崎岖,要扛住

1998年我刚刚创立腾讯的时候,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在蓬勃初期。当时网民才300万,不到现在的零头,现在(2009年)已经超过3亿,是那时的100倍!那时候的环境还没有这么好,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刚刚开始有,但那时候机会也非常小。我们开始也曾面临很大困难,互联网泡沫破灭,融资困难,还有投资等问题,这些对我们压力非常大。

那个时候是很难的,我倒羡慕今天很多创业人士,他们比我们那个时候真是容易太多了,然而实际上很多投资者也是冒了很大风险,概率也越来越低。做公司要对股东、投资者负责。腾讯经历的最艰难的时刻是2001年风险投资进来的时候,那时候面临下一步融资,那段时间比较难熬。当时行业泡沫嘛,腾讯资金也比较艰难,当时账面上只有100万美元。

创业初期,腾讯也没想过要成什么样。我只是想觉得有机会去做,发挥所长,也有点回报。初期运气占得比较重,至少70。但是2001年之后主要靠自己,靠对用户价值的挖掘与尊重。其实创业期间不幸的东西也挺多的,就是要自己去扛、自己想办法。

——摘自《“qq之父”马化腾自述:创业靠自己》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it产业刚刚起步,技术、理念和产品大多来自国外。一次偶然的机会,马化腾接触了个曾经风靡全世界的即时通讯软件——icq。它是一款由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当时在国内鲜为人知,在那个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马化腾就已经看到了机会。

马化腾认准了icq是个好东西,因为在他看来,icq可以做pc机之间的传呼机,那个时候,手机是富豪的标志,大多数人用的是bb机(能接收文字信息的机器)。

当时,icq忽略了正在悄然崛起的中国,他们没有设计中文版本,更没把中国大陆市场列在自己的营销策划书中。于是,马化腾想到搞一个中文的icq,并很快叫上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公司,仿照icq搞一个中国的icq。

1998年,离开润讯通信的马化腾带着炒股赚来的一笔资金,和4位同学共同创办了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那一年互联网产业在中国正处在蓬勃初期,网民仅有300万,不到现在的零头。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oicq,即腾讯“qq”,它很快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公司都不堪重负。

1999年11月,也就是在qq推出的第十个月,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00万,这是马化腾从未想到的。也就是在那个月,腾讯公司的账面上只有1万多元了,连工作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

“创业第一年里,我们一直喂不饱那只小企鹅,赚钱模式看不到。那个时候时间好像过得特别快,稍微一眨眼,一个月就过去了,意味着你又要给员工发钱了。”

在这种窘境下,有人建议马化腾把这个小有人气的软件卖掉。但马化腾选择了坚持,说:“再好的项目也如同那张暗藏艰险的藏宝图,除了努力,没有人送你去那个地方。”

在腾讯最艰苦的一段时间,马化腾和他的创业团队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地干着一些平时根本“不放在眼里”的活儿,为的只是赚到一点点钱,再投入qq这个“无底洞”里。

不久,第一次网络泡沫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90年代末期可以说是腾讯的冬天,因为腾讯打算要出手让贤了。腾讯高层找过中华网、新浪,可以说卖100万元,可是,中华网、新浪的高管层都拒绝了。

软件卖不掉,用户增长又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

1999年,互联网热已经从美国“烧”到中国,但中国风投市场还没有现在这般火热,像腾讯这样的初创型互联网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机会非常小。幸运的是此时面临生存瓶颈的腾讯迎来了一个机会。

这年下半年,首届高交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也将全国乃至全球的投资者吸引到了深圳。在这一届高交会上,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跑遍高交会馆推销qq和腾讯。

一开始,站在展台前的这个年轻人并未引起太多参会投资机构的关注。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深圳本地一家知名创投企业的投资经理至今还有些惋惜,虽然和马化腾交谈了两次,但因为不熟悉互联网即时工具,qq最终未能入选。最后,腾讯引起了idg和盈科数码的重视。

“他们给了qq400万美元,分别占公司20的股份。qq发展到1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