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787第787章 艰难处境(2 / 3)

加入书签

园为主。而最被安西所看好的养鹿场项目,海汉却根本就没打算要拿出来与投资商分享。这是因为因为安西和农业部都认为岛上的土著更加熟悉野生鹿的习性,由他们来负责捕捉和饲养鹿的工作效率会更高一些,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机会。

这些土著部落的文明程度比起海南岛上的黎苗山寨还差了一大截,除了养鹿之外,海汉这边的专家们还真是没有想出其他能够给土著提供长期稳定、收入丰厚、技术门槛也足够低的工作岗位。这些部落的生产能力还住在真正的刀耕火种时代,就算要教他们耕种农田,只怕也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放开手脚,也就养鹿这种“粗活”比较适合他们的实际状况。

高雄港附近并没有值得开发的大型矿藏或能源资源,这大概是让穿越者们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地方。台湾岛上为数不多值得开发的金属矿床都主要集中在北部,而高雄港附近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是竹木、水利和渔业了。

执委会短期内并没有在台湾岛上兴修大型水电设施的计划,所以本地的水利优势大概也只能用于农业灌溉。除了要大面积种植的水稻之外,农业部还为本地准备了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红薯、土豆等杂粮种植项目。其中在本地种植麦子也是农业部提出的一种尝试,虽然后世高雄的确是有小麦出产,但在明末小冰河期地球气温大幅下降的气候状况下,能不能在台湾种出麦子还是尚未可知的事情。

在经济作物方面,农业部为本地准备了甘蔗、花生、大豆、香茅草、茶叶、香蕉、菠萝、柑桔、烟草等种植园项目。糖、油、茶、烟、水果,几乎涵盖了目前经济作物中利润最为可观的领域。而其中有不少是见效快,回收周期短,回报期长的高收益项目,只要是熟悉海汉种植园操作模式的商人,对此都是趋之若鹜。

按照之前海汉与荷兰人签署的补充协议,大员港以南的二仁溪被作为东印度公司与海汉的势力范围分界线。海汉相关部门便以此为依据,在二仁溪以南,高屏溪以西的这片区域内,规划了大约一万五千亩,折算下来约十平方公里的种植园区。仅是开垦这些区域并将其变成种植园,就需要超过三千名劳动力才行,如果仅仅依靠海汉自身的力量,显然实施的进度会非常缓慢,所以让投资商们通过招商直接参与开发和经营就成为了必须的手段。

当然了,不管投资商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向高雄的种植园注入劳动力,这些移民最终都会逐步变成海汉治下的归化民,海汉拿出一部分利润分给大明的商人,一部分考虑也是为了让其代为引入移民充实辖区人口。这套做法在过去的几年各地招商的种植园项目中已经取得了极好的效果,陆续为海汉带来了上万的新移民,而各家的投资商对海汉的目的也是心知肚明。

不过他们并不在乎海汉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壮大实力,对于商人们来说,每年都能通过海汉主导的这些经营项目拿到真金白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反正海汉现在又没有对大明表现出明显的敌意,福广两省的官府也多是乐于跟海汉人一起发财,商人们自然对海汉这种变相吸纳人口的做法视而不见。反正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不到处都是?听说北方中原地区遭了兵灾之后遍地灾民,只要运一船粮食去就能拉回一船青壮,有人专做这门生意给海汉运送人口,海汉做得,自己当然也做得,这种劳动力的来源可要比在福广本地招揽移民的成本低多了。

关于北方移民的种种消息,自然也都是海汉这边有意放出去的。之前海汉通过海商从北方引进了一些移民,效果可以说还算不错,只是规模还远远达不到海汉对人口的需求。特别是开发台湾岛的计划,不比海汉、安南等地原本就有比较好的人口基础,整个岛上的土著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人,且开化程度较低,短期内能收编到归化民队伍里派得用场的比例更是堪忧。

以澎湖基地目前引入移民的速度,想要持续不断地向台湾岛输血,那就只能彻底中断往海南等地输送移民的计划,而这显然也是执委会并不希望看到的状况。当务之急并不是将现有的资源再分作若干份,而是要想办法打开更多的渠道,继续扩大引入移民的规模。

高雄管委会一口气就拿出了一万五千亩的种植园项目,这几乎是过去的招商推介会所没有出现过的“壮举”。即便是在种植园面积已经超过十万亩的海南岛,也没有哪个批次的招商活动中曾经一次拿出来过这么多的土地。

当然了,台湾岛这地方有一个别处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这里的土地都是无主之地,在征地过程中不会有权属上的纠纷。至于说本地的土著,海汉自然没有将这些连“地契”为何物都不知道的土人视为本地的主人,也不可能会为征地的事情去征求他们的意见。给他们提供一份稳定的生计,让他们在有了温饱的生活之后不要跟海汉捣乱,再慢慢对其进行归化拉拢,这就算是对得住他们了。

如果真有不那么识趣的土著部落不愿合作,非要守卫他们所谓的领地,那么来自安南的山地特战部队会很乐意教会他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钱天敦当初设计这支部队作战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