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293第293章 贸易谈判(二)(2 / 3)

加入书签

了态,只要能有一两年的时间来进行育种繁殖,应该就可以培育出适合海南气候的本地蚕种——当然这几乎是在理想状态之下的进度,实际上的进展如何,不单单要看福建方面的进度,同时也要视穿越集团在海南岛上的发展状况而定,因为适合养蚕的区域多在中北部,目前还并不属于穿越集团的势力范围。

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得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育种推广可以慢慢来,反正穿越集团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出口渠道,而是各种产品都严重产能不足,一时半会倒是不需要指望出产丝织品来振兴经济。

董烟云的回答,倒也没特别夸张,许心素每年给荷兰人运生丝的时间,大概就是在海汉民团去越南之前,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许心素手头的生丝能卖的都卖的七七八八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想要从福建大宗进货肯定是没指望的。

董烟云不想让这三人觉得自己是在找借口推搪,继续说道:“若贵方真是有意采购丝织品,在下可设法代为从江浙一带采买,只是需时会比较长,另外价格估计也会较高……”

“董先生,我们暂时不打算买生丝和丝织品,我们想要的东西是福建当地的蚕种。”陶东来干脆点明了意图。

“蚕种?”董烟云愕然片刻之后才道:“你们是打算……在崖州这地方种桑养蚕?”

“我们在哪里养殖蚕桑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能不能给我们提供所需的帮助。”陶东来可没兴趣跟董烟云讨论技术细节上的问题。

“这个……倒是不难办,那不知具体有些什么要求?”董烟云暗自松了一口气,送蚕种可比送船匠容易多了,而且也不用担心影响到自家的产业。

至于说海汉人要是真在琼州岛上养殖蚕桑,出产生丝之后会不会对福建的丝织品产业造成冲击,董烟云倒是一点也不担心——丝织品和生丝在福建市场上都是供不应求,如果海汉人真能成事,那今后福建方面反倒是能多出一个稳定的货源地,又何乐而不为呢?

陶东来拿出一张纸,递给了董烟云:“这是我方对蚕种的要求。”

董烟云看了看,上面特别指定了几个蚕种产地,并且还分别说明了要哪个生长阶段的蚕种和所需数量。另外各地的桑树也要一一对应送来树种,以备挑选。除此之外,海汉人还提出从福建的养蚕区聘用熟手蚕农若干,熟悉丝织品制作工艺的织匠若干,织机样品等等。虽然条目有些繁琐,但要求也并不过分,毕竟都是跟蚕桑业相关的一些东西。

看完之后,董烟云微微点头道:“贵方要这些物品不难,在下现在便可答允下来,待回去之后,便尽快筹备这些物品送来胜利港。”

“那就最好。等收到贵方送来的蚕种之后,我们会酌情给予贵方一定数目的军火采购份额。”陶东来对于董烟云的回答也比较满意,不过事情可不是到这里就算结束了:“还有一件东西,我们的需求量比较大,希望贵方能设法向我们提供货源。”

“陶总请讲!”董烟云现在算是摸着了海汉人的路数了,想要买到他们的军火,那就得先答应一系列的交换条件才行,否则就算揣着现银也连根毛都买不到。

“我们听说许大官人在日本有不少贸易往来,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许大官人的途径,从日本进口铜矿。”陶东来顿了顿,又特意强调了一句:“可以用铜换取我们的军火!”

董烟云闻言眼神顿时一亮:“果真?陶总切莫消遣在下!”

“只要是纯度好的铜锭,有多少要多少!”陶东来立刻再给他吃了一记定心丸。

穿越集团的工业化建设当中,有相当多的地方需要用到铜作为原料,但穿越时带来的铜储备很有限,肯定难以应付工业化的需要。而海南岛上唯一的铜矿在石碌,当地的开发计划由于所需甚多,目前仍是停留在纸面上,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正式实施。而这一时期整个东亚地区最大的铜输出地,就当数日本了。

作为一个矿产贫瘠的岛国,日本却很侥幸地拥有了较为丰富的铜矿资源,包括足尾铜山、别子铜山在内大大小小的铜矿床,均匀分布在从关东到四国、九州的长约800公里,宽约数十公里的地质带上,储量非常丰富。明朝期间,日本向大明大量输出黄铜,到17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铜输出量曾经居世界第一。因此执委会在动铜矿脑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日本这个货源地。

但矿产贫瘠终究还是会很吃亏,日本虽然金银铜都有出产,却缺乏铸造青铜的锡矿,因此他们甚至连自行铸造铜钱的能力都缺乏——纯铜的硬度太软,保存是大问题。于是日本不得不每年向大明出口黄铜,再折价换回大明铸造的铜钱在国内流通使用。直到丰臣秀吉在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时候,日本国内主要的流通铜钱竟然还是“永乐通宝”。

铸币这买卖有多赚钱,稍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能想到。不过穿越集团打算大量进口铜,可并不是为了铸币之后再返销到日本,而是真正要用于自己的产业发展上。

催得最急就是军警部和海运部,军工部门要研制的青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