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最后一个道士 第141节(5 / 6)

加入书签

范围内,我们当地人都把它叫做点睛山。

点睛山很高,说是在梁家沟,其实离我们却很远,走路的话得四五个小时才能到山脚,至于山顶那是更加没有人去过。平时在家门口院子里坐着都能瞧见那座山,但是这百来年还从未有人进去过。每次梁家沟要下雨,我们都能提前把晒在外面的衣服啊、草药啊之类的东西先收回家,那是因为梁家沟下雨有一个规律:必定是从点睛山的主峰上先下,然后雨势才会朝着外面慢慢靠过来。要是赶上夏天打雷暴的时候,雨点子大来的猛,就可以清晰地看见一道白色的雨帘子从山上缓缓走来。

解放前后,村里的粮食不够吃,村民们就会进山种植玉米。选一块荒山,放一把大火,烧剩下的柴灰就成了天然肥料,在这种高山上种植出来的玉米棒槌极大,颗粒饱满,味道也香。但是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到那点睛山的山脚,据我爷爷那辈的人说,点睛山从远处看是绿色的,从山脚往上看确是黑色的,让人压抑得很。

山间荆棘丛生,毒蛇猛兽出没,他们还时常看到山岭之间有浓烟升起。那时候都说山上住着流窜的土匪,也有人说那是国民党残留下来的小股部队,这样一来,反倒是更加没人敢进山了。

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四人帮的瓦解,整个国家处于一片建设大潮中。我们那个地处偏僻的小村也引来了一批新的客人:解放军某部地质大队。

因为梁家沟是个山谷地形,缺乏大面积的平地给部队驻扎,所以这些军人们采用当年知青下乡的模式,分组住在当地村民的家中。他们有纪律,自己带伙食,也给村民们提供房租,空闲的时候更会来上几场电影,梁家沟所接触到的东西可以说在当时的浙西北绝对属于领先水平。

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替当时急需资源的矿产资源,而我们村经过矿产普竟然发现蕴藏有两种矿产:锑矿和铀矿!其中第二种铀矿就是用来制造原子核能的原料,所以当时直接进驻了一支部队,其中有一个五人组成的小队就驻扎在我祖上的老宅子中,现在那块地已经成了菜园子。

当时这支部队对于铀矿的重视程度要高于锑矿,因为铀矿属于重要战略物资,他们运来了先进的钻探设备,打下去的矿孔深达千米。至今在我老家对面那块山上仍然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不明金属管,这些管材埋入地下数百上千米,风吹雨打都不曾有半点锈迹。

还有一支小分队被派去查探锑矿,锑矿分布的位置是在点睛山的半山腰,这支小分队就是住宅在我家老宅里的那五个人。

当年负责带这五人进山的是爷爷,其实他只能带到山脚,再往上就是这几个兵的事儿。这五个兵中有四个是娃娃兵,刚分进连队的新兵蛋子,带头的班长也不过是两年的兵,年纪才二十出头。

开矿是个苦力活,尤其是在野外探矿,这种深山老林里头光一个收集样本所需的设备运输就要花上个把月,只能靠人力背。他们把设备拆分搬上去重新组装,营地就建在半山腰,每隔一周有两个人会下山拿钻探机所需的柴油和他们的口粮。

偶尔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也会全部下来,住在我家的老宅子里头听我爷爷讲这里的一些老故事,他们都没有留下名字,阿爸也只知道叫他们解放军。这些十八九岁的娃娃兵们来自全国各地,经常也会拿一些饼干给还是个孩子的阿爸解馋。

这些人在山上一共呆了半年左右,期间也有人抱怨点睛山上时常有地方钻不动,往下打了几十米钻头就没法再继续了,但是半年后两个负责下山拿必需品的人说他们已经找到矿脉,带下来的样本证明这是一块纯度很高的锑矿。那时候关于铀矿的勘探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所以连队决定把这个消息送到上级,想多抽调一些人手先行开采锑矿,并让那两个兵回去通知其它几人扩大营地,准备进驻更多的人员。

这两个兵带着领导的指示欢天喜地的进了山,一周后再也没有见他们继续下山拿物资,十天后,一支十人左右的队伍进了点睛山,十五天后我们村突然开了大批部队,二十天后整个勘探部队一夜之间全部撤离,丢下的那些线缆,发电机等等设备都没来得及拿走。我的老家至今还留有两把铁锹,用了将近三十年都没半点问题,质量那叫一个好,这两把铁锹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支部队为何在一夜之间撤离,这是军方的秘密,平头百姓自然无权得知。但是每一年的清明,都会有挂着军方牌照的小车来到我们村,在通向点睛山的路口放上一个花圈,这个地方就位于水库往里两公里处。

梁家沟那时候捡了一大批军落,尤其是那几台柴油机,曾经在后面好长一段时间里为农田灌溉做出了贡献。但是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梁家沟开始与世隔绝,一条省道线明明从梁家沟走是最近也是最方便的,可是施工方宁可绕道数十公里挖隧道。

往后的二十年里,梁家沟再也没有得到任何有关现代化建设的扶持,这个村庄就放佛被遗弃了一般,那些曾经让部队出动的优质矿藏也就此被埋入地下。后来也曾经有企业想来开发锑矿,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些企业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