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14节(4 / 6)

加入书签

产飞机,做出了相应贡献的木匠,杨震也没有忘记他们。虽说无法给予他们太高的薪金,但是却给予了很大的荣誉。在这些人全部退出飞机制造一线之后,由东北人民政府给这些人,全部发放了一等红旗建设奖章和三级特等劳动模范勋章。

这两种勋章和奖章,是东北局专门设计用来授予在工业和农业生产建设之中,有突出贡献的工人而设立的。一等红旗奖章是奖章之中最高的,三级特等劳动模范勋章虽说是勋章之中最低的一档,但是授予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这些奖章和勋章,是在抗联与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商议之后,给予这些作为中国航空发展奠基石人群之中,一个特殊人群特有的待遇。以表彰他们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的应有贡献。

而在眼下对于杨震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夯实这最基本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个基础必须要现在就打好。所以在此战结束之后,抗联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采取守势以恢复元气的情况之下。

整个四二年下半年至四三年上半年,杨震除了将精力放在部队扩编,人员的调整和补充、装备制造与更新之外。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对航空工业、军工产业整顿,以及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美国人虽说给的装备不多,但是在这一阶段的军工原料和设备提供上,还是基本上达到了抗联的要求。除了重轰炸机之外,抗联将很大一部分的援助份额改为了机器设备。这一点,也正是被重庆接连抗议搞的焦头烂额的美国人所乐见的。

美国人真正收起口子,那是四五年初发现中国人已经完全掌握b二四轰炸机制造技术后的事情了。至于四三年和四四年两年,美国人在工业设备以及转让一些技术方面,口子还远没有那么的紧。

尽可能的完善抗联自身的军工制造能力,加强其在战争期间自身造血功能,这无疑会极大的减轻美国在外交方面的压力。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四四年的下半年,美国方面在工业设备,以及技术转让方面虽说慢了一些,也没有完全的按照协议来,但总体看来应该说还是比较大方的。

作战装备主要集中在坦克、各种战术飞机上,真正用于步兵的火炮一类的装备,反倒是可有可无。而杨震对于美国人的这个做法,自然是乐观其成的。从苏联人那里搞来的三手装备,虽说是三手的,但是对付日本人还是足够了。

同样要占据份额,那么还不如将主要的项目放在工业设备上。只要苏联人能提供足够的德国战利品,他不在乎美国人在装备上的违约。他知道与美国人翻脸是早晚的事情,趁着这个机会多搞些机器设备,相对东北来说还是比较合适的。

尽管对杨震那个丰收者行动带来的后果,相当不满意。但是对于那些熟练工人,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还是欢迎的。在剔除了部分不可靠的工人之后,剩余的大批工人在东北工业建设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正像杨震当初判断的那样,这批熟练工人虽说其中的技术工人不多,但是却缓解了工厂建设合格工人数量不足,培养的速度也赶不上工厂建设的缺口。这批工人抵达之后,原来一直无法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汽车、坦克制造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坦克和飞机制造工业,那些从奉天南满飞机株式会社,以及九一八坦克大修厂抢运出来的工人,解决了大问题。中国人第一辆自己制造的坦克,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都是从这些人手中生产出来的。

天方夜谭?

只不过这些工人即便加上抗联自己培养的工人数量,对于满足一场战争巨大需要来说还相当的不足。毕竟在日本人的工厂里面,真正的技术工人还是以日本人为主。中国人不是没有,但是无论是日本人在奉天设置的飞机厂,还是坦克大修厂,所谓的满籍技术工人并不多。

大部分所谓的满籍工人,干的都是一些体力活。真正的技术工人,数量并不是很多。即便在接收南满的工人之后,两个工厂虽说总算是完成了投产。但因为工人数量还是显得不足,而产能也很有限。真正形成量产,还是前两批去苏联劳务输出的工人返回之后。

而相对于飞机等军事技术装备生产,进展相对缓慢一些等整体态势。其他的工业建设,在这批南满工人抵达之后,进度明显加快了很多。没办法再不想办法解决那十几万人的安置,这些人的衣食住行,真的就快要让东北人民政府紧巴巴的财政破产了。

关键是长期让这么多人无所事事下去,不仅给东北财政带来异常沉重的压力,也不利于这些工人以及家属的安稳。除了在矿工和力工之中,动员了两万多十八到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补充进部队之外。剩下的十几万人如何安置,成了东北人民政府的首要任务。

原来工人数量不够,只能自己想办法高薪聘请美国人培养。但现在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却多少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加快安置节奏,稳定工人情绪,同时抓紧时间让一批已经处在建设尾端的工厂投产,减少部分投入以减轻财政压力,也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