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65节(3 / 5)

加入书签

部队。

而三十二师团断粮、四十一师团因为伤亡更大而无力追击。而沿途日军主力几乎已经被抽光,留守的部分伪军压根就不敢有任何动作的敌情,让杨继财在撤退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没有受到日军任何的拦截和追击。

但问题是,很多时候战场上面对的并非只是敌人,更多的时候,改变计划的原因是不可预见的对手。按照原计划以最大速度撤离的杨继财,在离开太原之后撤退的速度,却远非他计划和想象的。

从太原到黄寨,他的火车车队足足跑了小半天。要不然也不会只有几十公里距离的情况之下,却是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给苏英奇下达总撤退的命令。破烂不堪的铁路设施,大大小小的隧道和桥梁,都成了车队行驶速度提不上去的原因。

甚至为了保证运输的安全,每到一个道岔口,随同撤离的晋绥军区驻同蒲铁路地下工委的人员,都要下车查看一下。以免道岔被日军搬开,出现一些本应该可以避免的意外。而明显超载的每列火车,即便前后各一个车头一个推一个拉,但在复杂的路况之下也无法以最大的速度行驶。

山西多山地,地形相对来说要比河北复杂的多。虽说修建同蒲铁路的时候,已经尽可能的避开过于复杂的地形。但是山西的实际情况在那里摆着,无论这条铁路走那个方向,都必不可免的要穿越大大小小的无数山区,以及无数的沟沟汊汊。

而这些沟沟汊汊上,也架设了无数条桥梁。整个同蒲铁路的隧道数量虽说比不上正太路,但也足以让主要修建在平原地形上的津浦铁路汗颜。尽管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计划。一切行动也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实施的,但速度和效率依旧让杨继财头疼不已。

一路上走走停停,将近十个小时过去杨继财的车队才抵达黄寨。如果不是杨继财采取了一些手段,再加上昨晚的夜间和今天上午的轰炸之中,抗联的航空兵倾尽全力掩护,以及三十二师团因为补给困难无力追击。就按照这个速度,日军早就兜着屁股追上来了。

即便是过了黄寨,也并不意味着杨继财的撤退行动一路顺利。在过隧道的时候为了保证安全,杨继财不得不改变计划,拉长了列车间隔的时间。在通过段家岭等比较长的隧道,耽误的时间更长。

因为同蒲路上的这些隧道,当初是按照窄轨铁路通行标准修建的。隧道的高度,普遍相对低矮。装运设备的火车,只有小心翼翼的才能勉强通行。否则一旦在通行的时候,出现了刮碰,损坏的不仅仅是设备。

而更为耽误时间的是同蒲路上当初修建时候,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之下为了节省费用。很多原本应该是铁桥,却被用木桥代替的简易桥梁。这些架设在无数沟沟汊汊上的简易木桥,根本无法担负过重的重量,一再降低了本就没有达到计划的通行速度。

在通过这些偷工减料的桥梁时候,杨继财不得不将一列火车一分为三分别的通行。否则这些无法负担重荷的桥梁,非得将他的车队全部扔到河沟里面不可。尽管这些桥梁,都是一些小桥。

反倒是路线上的那些大型桥梁,则因为日军在更换路轨,将原来的窄轨变为标准轨的时候,已经经过日军的加固,以及当初修建的质量还算不错,到是没有惹出太多的麻烦。所有的火车,基本上按照计划行驶的方式,一次性的通过。

至于超载通过,会不会对这些桥梁有伤害,那不是杨继财现在有心思去操心的了。可就是这些远远的超过那些大型桥梁数量,架设在无数条即绕不开,又无法填死,在枯水季节基本上是干枯一片的小河小沟上的木制铁路桥,让杨继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风云将变

尽管强行通行,这些木制桥梁也不见得真的无法承受。但杨继财实在不敢冒着这个风险,不管不顾的从这些最长不过几十米,数量繁多的小桥上强行通过。只能采取分段通过的办法,又使得速度远远落后于当初的计划。

甚至十几个小时之后才出发的最后一波掩护部队,因为走的是公路,也无需考虑桥梁的承重能力,反倒是没有那么多的麻烦。在行进速度上赶到了他们的前边,抢在他们之前抵达的石岭关一线。等杨继财带领的火车车队赶到石岭关的时候,苏英奇已经在这里等他近两个小时了。

如果不是杨继财提前将侦察部队派了出去,秘密的控制了同蒲路忻县以南的各个日军据点。同时陈翰章派出骑兵、装甲集群,南下进抵原平一线接应。抢在日军援军抵达之前,抢占了忻口、原平,保障了原平以北撤退路线的安全。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从太原到大同三百多公里的铁路,足足走了整整两天时间的杨继财恐怕很难平安的撤出来。因为就在杨继财撤退的列车队,刚刚通过忻口、原平不到三个小时,日军的援军就已经抵达这里,彻底的封死了北同蒲铁路。

而随着掩护的部分晋绥部队和晋察冀部队,在车队抵达石岭关一线的时候,就已经全部下车,撤回了各自的根据地。整个车队除了晋绥军区的一个基干营,以及苏英奇带领的部队之外,已经再无掩护部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