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83节(2 / 4)

加入书签

出马,自然有人开口反驳,“林大人此言差矣!又不是白白将粮食与他们,而是要用财物来换的。西戎和北狄国内土地贫瘠,出产有限,若是将这些东西都用来换取口粮,自然也就不能再发展其他。对我大楚岂会无用?”

比如矿产,原本这两国的冶铁技术就比不上大楚,如果矿产还都用来换取粮食的话,那就更不必提了。

到时候就算他们生出异心,大楚兵强马壮,甲胄俱全,而他们却连兵器都造不出来,还打什么仗?

只要大楚这边捏紧了战略物资,只出售无关紧要的那些东西,长此以往,西戎和北狄靠着大楚吃饭,等于是被捏住了命脉,还不是大楚说什么就是什么?

聪明人也不少,赵璨这么一提点,他们都想到了关键之处,对于赵璨的这种打算,倒是十分喜闻乐见。

毕竟,就算大楚的军事实力更加强横,但是战争谁都不喜欢。因为那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钱粮和人口。——既然反正是要消耗粮食的,何不就用来卖给草原人?

当然,反对的人理由也很充分:“我大楚连遭天灾,如今国内储备的粮食,只足大楚子民敷用。若是售卖给草原人,等到青黄不接之时,难道要我大楚数千万百姓饿肚子?”

此言一出,之前还赞同的人纷纷闭口不言。

客观条件的确也很重要。虽然跟草原贸易是大事,但也不能因此就克扣国内的粮食,否则万一百姓因为吃不饱饭闹起来,对大楚有什么好处?这又不是打仗时必须如此,所以不少人都沉默了。

赵璨道,“诸卿放心,此事朕自然也有计较。这数千万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又岂会弃他们与不顾?”

接着,赵璨抛出了一个让群臣震慑的消息,“我大楚海军船队,已经下了南洋采买粮食。听说当地气温热,四季如春,粮食可得每年两熟乃至三熟,产量颇丰。只要能够从彼处购入粮食,自然不必担心国内缺粮。”

朝臣们都被这个消息给镇住了。他们对于南洋那边的事情多少也听说过一些,的确是像赵璨所说。

之前也不是没人想过要去那边贸易。但是西南的山道难行不说,越是往南,山中瘴疠越多。在大楚国内就是如此,根本走不出去。折损了不少人之后,大家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想要从陆地上进行贸易,是非常困难的。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赵璨居然能够想到从海上过去的办法。想到也就罢了,他居然已经开始做了,甚至连船队都派出去了。而这件事,从始至终都瞒着所有人!

这下大臣们看待赵璨,又跟从前不同了。

这位陛下的手段和魄力,比他们想的还要厉害些。这么大的事情,说做就做,居然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也就是说,他没有动用国库的银钱,始终只用自己的内库来支撑!

现在事情做成了,将消息往外一抛,朝臣们还能说什么?

最后同意这种想法的人占据了主导地位,赵璨见形势大好,便一言将此事定下了,“即日起便在西北设立市场,与草原互市。国内的商人想要交易的,都可以前往。但所售货物,必须要经过官府的查验,不可有盐铁等物资。”

至于贵重物品奢侈品乃至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这些自然都多多益善。听闻草原部族,颇有许多人慕我中原文化,若是能够用这些书籍将他们教化,倒也是一件好事。

事情定下来之后,消息很快就穿到了商人们耳中。

对于那些原本偷偷贸易,垄断了这条商道的商人来说,这算是个噩耗,毕竟将来竞争的人更多了。但其他商人却都是喜闻乐见。毕竟西北的货物新奇,弄到大楚来说不定能赚一笔。而大楚这边迈过去的东西,价钱自然也不能低了。

考虑到这种竞争关系,赵璨已经让人制定出了一份价格表。这些都是比较寻常的商品,定价之后,也免得出现恶性竞争,万一为了卖出去东西大肆降价,那贸易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如果是商人们独有的商品,那就随他们自己定价。

既然是有针对性的,消息自然很快也传到了西戎和北狄,他们在认真考虑之后,都往大楚这边派来了使者,一来感谢大楚开设贸易,恢复邦交,二来也是希望他们的人也能带着货物到市场上来售卖。

大楚这边本来就是这个意思,自然不会拒绝。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北边的长河部落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同样派遣了使者前来大楚,希望能够进行贸易互市。

他们是怎么想的,是否想要窥探大楚的虚实,还是有别的目的,赵璨并不知道,不过河北本来也在他的规划之中,同意互市倒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虽然双方都有意向,但事情要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商(扯)议(皮)。

反正边境那边准备互市的地点,订立规则等等也需要一段时间,正好用来商量这些,两边都不耽搁。

要跟草原人谈判,自然要选个合适的人选。

现在大楚站在主动地位,别说是赵璨,就连六部重臣,也不需要亲自出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