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65节(3 / 3)

加入书签

过年时送上来应景的折子,以及先帝驾崩之后的悼文什么的,平安自然都挑出来单独放在一边。

说来古代的选官制度过分重视官员的文采,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诗词歌赋都是科考内容,经义都是后来才加上的。

所以朝臣们也更加乐意于炫耀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于是奏折总是写得天花乱坠。一百个字能说清楚的问题,往往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写上个七八百字,其中大半都是没有意义的内容。

这大大增加了批阅奏折的难度,因为首先你得在这些骈四俪六的句子之中,挑出有内容的那一部分来。而且为了追求文采,遣词用句自然也要讲究,很多时候往往会讲不清楚问题,这就需要来回沟通,更加浪费时间。

平安记得自己看过的那些小说里,主角们往往会设法修改这种制度,让大臣们精简奏折的内容。

不过他当初看文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公文这种东西,不管在什么时代好像都是差不多的。即便是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官样文章难道还少吗?先写上级传达的精神,自己的领会,拉拉杂杂一大篇,最后才是真正的内容。

遣词用句更不必说,官场走一圈下来,会发现“语言的艺术”的确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像这种问题,基本上不可能有完美解决的办法,还是循序渐进吧!

平安揉了揉额头,将一份天花乱坠的奏折扔在一边。不过,毫无意义的请安折子可以停了。皇帝要多自恋才能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看这种对他歌功颂德的东西?

结果想来是因为大家都很累,所以这一下午,竟然没有几个人过来求见。因为不是什么大事,所以平安索性帮忙处理掉了,也就一直没有惊动赵璨,让他直睡到掌灯时分才醒过来。

用过了晚膳之后,平安便拉着赵璨开始批阅奏折。

因为经过筛选,所以效率提高了很多,忙了两个时辰,挑出来的部分就看完了。这样明天典礼结束之后,即可发下去,让下面的人开始办事了。

第二日平安和赵璨都醒得很早,他亲自帮着赵璨穿上了全套的帝王朝服,最后为他戴上冕旒的时候,不由有片刻的失神。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穿上这套朝服之后,赵璨通身的气势便陡然一变,完全不是平安所熟悉的那个人,而是添上了许多附加的气势,强大而令人拜服。

当他跟随着赵璨一步步走到金銮殿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深刻。

尤其在是辉煌肃穆的宫殿,队伍整肃的大力将军,以及站在殿下乌压压一大片,却安静得没有半点声音的朝臣们的衬托之下,这种气势显得尤为明显。

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赵璨一步一步完成礼仪,最后走上丹陛,转身落座。

殿内所有人都在这一刻深深跪拜下去,山呼万岁,声音响彻云霄。

这种场面,平安不知道在多少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曾经看到过,但不说后人的考据不足为凭,许多地方根本无法复制出来。就说身临其中跟欣赏作品,其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带动和放大。那一瞬间,就连平安的内心里都情不自禁的生出了一种臣服的感觉来。

太庙已经先行祭祀过,所以到这里,仪式就彻底结束了。

而接下来,是赵璨这位新皇给与恩赏,收拢人心的时间。

朝中重臣——特制先帝驾崩的时候在御前伺候的那几位——都各有封赏。不过到他们这个地步,加官已经不可能,自然只有进爵了。除此之外,其他大臣们按照重要性不同,也各有恩赏。

另外还有诸如大赦天下,减轻徭役赋税等等涉及到百姓们的举措,向整个大楚展示这位新任帝王的存在。

这是对外的。而在宫中,等仪式结束之后,也会有各种封赏。对朝臣的封赏需要赵璨跟大臣们一起商量决定,但这些就可以完全由他自主了。——太监是家仆,就连朝臣们也不好多过问。

这些太监之中,最令人羡慕的,自然是张东远,平安和小福子三人了。

张东远不必说,原本就是掌印太监,得到新皇信任,继续担任这个职务,殊为难得。平安原本只是随堂太监,这时被提拔成秉笔太监,一看就知道是皇帝心腹,将来会接任张东远的位置。至于小福子,原本只是跟在赵璨身边伺候,基本没什么权力,如今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扶摇直上了。

不过,有人满意,自然就有人不满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