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第139节(3 / 4)

加入书签

若狂的答应了下来。真要是与世隔绝,这个还不到两千人的部落早就消失了,无他,只近亲繁衍这一个障碍,这个部落就活不过百年。

之所以“避世”不出,除了楚地多这种部落之外,那就是她们不愿意抛弃自己的祖地,以及祖上传下来的“法”。

外头是男人的世界,她们女人,还是不要掺和了吧,男人走了就走了,女人

,一定要留下来。

秦鱼给这老妇受爵,还任命她为乡啬夫,甚至让她自己选定继承人继承这个乡啬夫的官职,就是从律法上承认这个部落是合秦国的法度的,这种不需要改变就能得到的好处,老妇怎么会拒绝?

但秦鱼看着这个部落,心里想的却是这个部落会存活多少年才会消失。

人都是随大溜的,这个部落只要跟外界接触,悄无声息间就会被外界同化,等年轻人们接受了外界新的知识和传承,上一辈人不断地逝去,这个部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秦鱼在这个部落留了一段时间,让采风学子们详细的记录了这个部落的传承历史、传说、图腾标记、毒虫种类以及对应的药草种类等等等等,能写的写,能画的画,务必要记录的清清楚楚。

等到附近县的县令来到这个山坳的时候,秦鱼亲自将新的乡啬夫交给县令,才告辞离开。

但留下了一些人,秦鱼对这里的传承很感兴趣,几天肯定是记录不完整的,这些人留下来,可以一边继续记录,一边在这里普及文教,让她们学习秦国的律法。

医家们则是欣喜的跟秦鱼表示,他们从这个部落的草药运用上受到了启发,对配置南边瘴气解毒药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并且有很大的把握成功配置出大批量的成药药丸。

秦鱼也很高兴,要是真能配制出这种成药,发放给来南地的兵卒们,征战百越,可就要简单多了。

秦鱼就这么一路走一路巡视一路记录,等走到与楚地毗邻的邾县的时候,五月都快过完了,南郡这边,夏收马上就要开始了。

邾县县治就设在长江边上。秦国重视农耕,尤其是今年,因为提前意识到关中或许会有大旱,为了鼓励南郡这边多产粮,秦王下令,全部南郡的百姓,都可以免费从官署获得农具和粮种,代价就是必须得种出合乎取程数量的粮食,否则,惩罚加倍。

秦鱼此次巡视,还对当地的一些取程数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让百姓们尽可能多的种出粮食来,而不是被压榨,以至于交不上取程粮食数量从而受到处罚,让百姓心中产生怨言。

秦鱼一直记得自己的初心,是让人都吃饱肚子。而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就让另一些人被压榨,被剥削到丧失人身自

由的程度。

要是让百姓们都没活路了,那么这个制度离被推翻,也就不远了。

秦鱼虽然最晚巡视到邾县,但邾县的政令推行的很顺利,也很彻底,秦鱼到达的时候,这里的水稻、菽、粟米以及菜蔬都已经开始收割了,今年邾县没有麻和棉花,因为官署下令不许种植。

粮食种植的太多,收割是一个大工程,秦鱼暂停下来,让墨家就地取材制作打谷机,就是那种中小型的手摇式打谷机,将稻穗塞进上方的粮斗里,手摇动齿轮,齿轮转动,将塞进来的谷粒从稻穗上脱粒下来,落在下方的口袋里。

这种打谷机,已经是农业文明社会最先进最省力的打谷机了,两千多年的一些山村里都还在继续使用。

脱粒之后的稻子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带壳晒干就行了,这样的稻谷精心保存,可以存储好几年不会腐坏。

收完稻谷,田地继续追肥,尽可能快的进行新一轮的播种,这样,等到天冷之前,可以收获第二轮,这就是双季稻了。

双季稻有的地方可以种植,有的地方就不行,秦鱼这次巡视,也是在寻找可以种植双季稻的土地,让农家弟子去研究和开发。

秦鱼不懂技术,但他又什么道理都能懂一点,这一点就让追随他而来的专业人才很着迷。

秦鱼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很外行,但他只要人站在这里,就是一种支持的态度,更何况,在发展民生和农业上面,秦鱼从来都是非常大方和宽和的。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就是研究失败了,那也没什么,继续研究就行了,只要能成功一例,随之而来的爵位和财富就能砸的你心花怒放,然后带着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的研究中去。

基本上各种先进的农具就是这么开发出来的,在这一方面,墨家着实让人敬佩,也让所有人看到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据秦鱼所知,因为这些农具的开发和推广,墨家已经开始重新回归秦国的朝堂了。

之前墨家也是有人继续做官的,但都是在秦王的府库之内的一些小官职,职责范围就是管着一些大小工匠们,这些大小工匠,还差不多都是墨家子弟,可以说,秦王用一个府库,圈养了墨家。

但现在,随着墨家做出的贡献推

行全国上下,墨家就有资格重新站在秦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