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第955节(4 / 4)

加入书签

考虑到皇帝南幸之便利,在泰康行宫兴建的过程中,沿途的郑、许、蔡、申四州对于境内主干直道都进行了一定的工程,许多年久失修的路段都有升级,再不济平日里路上那些不受重视的坑坑洼洼都被填平了。就连汝州也参与了进来,万一御驾过境呢?

当然,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沿途交通整葺,也算是行宫修建的配套工程,只要向上申请,道司多少得拨点款下来,甚至能从少府拿到一笔钱。甭管事情最后做得如何,在要钱之事上,这些可是分外积极。

也正因为交通条件的允许,老皇帝那六马銮驾方得一路通达申州,除了渡河过桥之外,基本不用停车换乘。不过,即便如此,行路的速度依旧快不起来。

后妃、公卿、文武官吏、护军及宫人、仆侍,各色人等加起来,足足两万多人,这人一多,不只是人吃马嚼麻烦,赶路的效率也难免低下。

哪怕出巡队伍基本实现了骡马化,每日行程,最快也不到四十里,慢则二三十里,再加上风雨受阻以及停驻休整。初夏启程,等赶到申州之时,已至中夏,前前后后,花费了一个多月。

就这大队人马,以及低下的效率,显然老皇帝此番出巡,根本不像诏文中描述的那般,是去巡视民生,体察民情的。

而此次出巡带给民间的深重影响,则从两年多前决定修建避暑行宫就已经开始了,建筑工程,到道路工程,无不是大工,无不需要钱粮,无不需要当地百姓出工出力。

等到御驾起行,大队过处,即便不是蝗虫掠境,也差不离了。老皇帝虽然禁止出游途中地方官府上方物,但行营所需却是刚需,两万多人的日常消耗,基本都得就近取材,就算花钱购买,也超过大部分州县的接待能力。

当然,粮料供应,有沿途官仓提供,但行营的需求,可远不是一些基础的粮食供应就能满足了。在保证行营需求的政治大原则下,超限部分的代价,自然是由各地官民承担了。

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出巡,能惠及地方,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如果有,那简直就是奇迹!

至少,这种大摆仪仗、声势浩大的出游,哪怕表面功夫做得再足,带给地方官民的,除了天子威严,应该也只剩影响生活的沉重负担了……

不对劲!

洛阳府自不用提,郑、许、蔡三州县也都是中原腹地,人烟稠密,经济发达,乡聚村落,有如星罗棋布,集市墟场,也是随处可见。虽然大汉当前已经滋生了诸多问题,但此时民间的繁荣气象,也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对于沿途的繁荣,老皇帝并没有多少兴趣,哪怕行程缓慢,但除了必要的歇息,根本不愿意驻足留意。即便停下,也只是接见各州军政长官,其他僚属以及下级官吏都没资格面圣,对话也只是些没营养的夸夸之谈,少有提及政事民生。

当然,老皇帝也是有理由的,去年水害之时,三州也就郑州受到了影响,但也极其有限,郑州的水利设施可以说说黄河沿岸最完善与牢固的。

而看许、蔡二州的庄稼长势,今年该是个丰年,即将开始的夏收收获会比较可观。讲道理,这样景状是值得驻足一看的,至少对沽名钓誉来说是极好的素材。

只是,如今的老皇帝,对治国尚且懈怠,又哪里来的心情与精力去做表面文章。一直到抵达信阳,老皇帝终于走出行营,第一次步入地方城池,泰康宫之落成,申州之力得占三分,就冲这一点,也得表示一番问候。

申州知州还是个宗亲,身份还真就不低,徐王刘承赟之第三子刘继谦。大汉皇室发展至今,粗略得来分,有五脉,其一自是老皇帝这一支主脉,其次为雍王刘承勋一脉,再次为魏王刘承训(基本名存实亡),然后是徐王刘承赟。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