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afzshuwu.com

第586节(3 / 4)

加入书签

对于百姓而言,公平还要在贫穷之前。因而,臣需要做的,只是尽一切力量,与百姓一个公道,本公心,持公法,如此而已!”

见刘皇帝若有所思,石熙载继续道:“臣在河东巡察数月,得出此论,将来也打算照此方针施政,如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纠正!”

闻之,刘皇帝恍过神,深深地看了石熙载一眼,叹道:“我原以为你是个书生,但这书生之见,却是令人深省啊!”

“人各不同,各有治方针,处事理念,你可照你的想法施展,朕拭目以待,希望若干年后,河东大治。但有一点需要记住,重农养民,这是基本国策,在此事上,要多用心!”刘皇帝严肃地道。

“臣谨记陛下教诲!”石熙载道。

过了一会儿,刘皇帝道:“这么多年了,折家在保德府内的声望如何啊?”

听皇帝突兀地问起此事,石熙载顿时心中微紧,抬眼观察了下,只见刘皇帝脸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踌躇几许,还是决定老实道来:“境内之民,尤其是原府州百姓,仍旧感念折家两代公侯的恩德,民间也自发给折老令公立社庙者,时时供奉,香火不绝。折氏在保德府,仍旧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声望很高。”

与其他外戚不同,折家是有块经营多年的根据地的,影响遍及上下。虽然从前故代国公折从阮开始,刘皇帝就有意识地在削减其家族对府州的影响,当年并州置府,就有这方面的原因。一直到国丈折德扆从保德府调离,刘皇帝也没有对折家做更多的动作了。

因此,折家的一些嫡系骨干,外调大汉各地任职,但保德府境内,还是留有不少族人,守着两代积累的威望与影响。

对折家而言,二十多年的时间,是足以给一个地方打上家族的印记,过去的府州,如今的保德府,就是这样。

看石熙载有点紧张的表情,刘皇帝却洒脱地笑了:“当初天下骚乱之际,折老令公,含辛茹苦,披荆斩棘,与府州百姓一片难得的容身栖息之地,生民不忘恩德,至今犹感念不已,可见其民心之淳朴,可以理解,该当赞扬!”

说着,刘皇帝朝侍候着的张德钧吩咐道:“传朕口谕,过太原后,让折妃母子,前往保德府,代为祭奠一番。正好,二十多年了,也让贤妃,荣耀而返!”

“是!”

“陛下宽宏仁德,臣感佩不已!”石熙载在旁闻之,当即道。

刘皇帝笑了笑,一阵秋风吹过,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见状,石熙载道:“陛下,此间风凉,还是回堂歇息吧!”

刘皇帝也不强撑,他如今还是很注意自己身体的,起身,又对石熙载吩咐了一句:“祭祖的事宜,你协助李业筹备一番!”

“这是应该的!”石熙载当即应道。

到了晋阳,祭天祭祖,自然也是必须的。

重建的云中

在晋阳,刘皇帝足足待了半个月,方才再度起行北上,一路过忻代,经雁门,直入山阳道境内。其中,只在雁门关逗留了一日,欣赏了一番这天下第一雄关的形胜风采。

当然,在这个时代,虽然同样有杨业戍关十载,但除了一次百草口大捷,在对契丹方面,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战事,因而,其本身所具备的传奇性也减弱了几分。

但是,刘皇帝对雁门关的重视,却从来没有放松过。大汉如今的北方疆防体系,也是分层次的。在河东、河北两道与山阳接壤一线,就置有永宁、定襄、飞狐三军,虽然兵力比起边防大军不如,却是拱卫腹地,连结边塞的军事要地。

其中,自然以定襄军最为重要,就因为驻扎在雁门关,这是通向太原的咽喉要道。而如今的定襄军使,唤作白丁,名叫白丁,但身份可不是一清二白,乃是端阳侯白重赞的侄子。

在大汉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无赫赫战功,却尽职尽责。将这点做到极致的,就是白重赞了,不论刘皇帝有什么命令与任务,都是毫无保留地执行,从无怨言。

当年因为治河之功封侯,就是刘皇帝树立了一个典范,后来的十数年间,功劳不昌,苦劳不少,因而在开宝授爵时,改封端阳侯。

如今,白重赞也年过花甲,身体有亏,卸甲解职,回乡养老了。白丁呢,则是白家子弟,跟着白重赞近二十年,悉心培养,如今也能独当一面。

刘皇帝考校了一番,此人兵略或许稍逊,但胜在一个稳重踏实,或许是同其伯父学的,把雁门关与定襄军交给这样一位将领手中,可以放心。

事实上,如今的大汉军政之中,固然充斥着大量的勋贵功臣子弟,但仔细考校起来,并没有滥用。或许其中有不肖者,但大多数还是有其长才,吏部、兵部考核也没有明显偏重。时下如此,未来会如何,就得看勋贵、官僚集团之间的角力了。

出雁门关后,御驾前行的速度明显降了下来,等抵达首府大同府云中时,已然是八月中旬了。雁门以北,各城各邑,军事属性也大大提升,民情风貌也与关内迥然而异出。

到了山阳,刘皇帝最关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